查看原文
其他

B村全席 | 清华教授对话B村村长——“中国药谷”的发展启示

BioBAY 2021-12-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 Author 清华医管

苏州,一个没有浓厚的医药底蕴、没有龙头制药企业,没有邻城南京、上海那样的学术研究氛围,也缺少综合医院等临床资源的“温婉小城”,何以在十几年间,从默默无闻挤进中国医药城市第一梯队?上周末,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薛镭教授对话B村村长庞俊勇以及客官徐霆博士,以B村发展轨迹为例,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园在中国的发展生态。没收看到直播的客官们不用遗憾,小二这就把直播的精华整理给大家:




徐霆博士

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庞俊勇先生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BioBAY是如何规划的?

离BioBAY不过100公里就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BioBAY刚成立时,上海张江就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有大量国内外顶级药企入驻。BioBAY是如何另辟蹊径的?从一开始BioBAY就制定了差异竞争的路线,瞄准生物高科技的初创公司或刚起步的公司,同时将行业范围锁定在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个大方向上。这一定位至今仍是BioBAY多年来发展的基石。


根据庞俊勇先生的介绍,BioBAY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行业引领期。


1、2006年-2009年,起步探索期。

此时,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刚刚起步,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的氛围比较弱,具体表现为创业人群少,投资意愿低。最早开始从事研发、走得最快的公司也只敢尝试跟进国外处于临床后期开发的新靶点。


2、2010年-2015年,快速发展期

这时期的BioBAY在招商引资、园区规模拓展、产业资本发展等层面都表现不凡。引进了一批在中国医药研发领域最具创新力的代表项目,也吸引了一大批优质资本的加入,大力扶持初创型企业,搭建产业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


3、2016年至今,行业引领期

这一阶段处于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风口时期,BioBAY致力于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将全球的资本、人才、科技等各方面资源完美地拼接在一起,希望在医疗端为全球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BioBAY靠什么吸引高端的人才和良好的资源?

截至2019年底,将近一半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作为苏州的一张创新名片,BioBAY里走出了10家上市企业,包括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康宁杰瑞等7家赴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截至2019年底,园区企业累计获得临床试验批件166张,累计批准生产上市药品7个,这里俨然成为了中国新药研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这些年来,相比其他支柱产业,国家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虽有提升但仍显不足。庞俊勇先生认为,BioBAY作为产业体系中服务的提供商,其首要任务就是“做大”,建立产业生态,让大大小小、有强有弱的企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作共生的土壤,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源进入,获得更多的政策端倾斜,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苏州所处的长三角地区,其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的发达也将对生物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辅助能量。


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作为早期入驻的创新药企,可以说是与BioBAY共同成长起来的。徐霆博士认为,BioBAY的优势之一,在于它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利用这个平台把所有资源、交叉领域都融合起来,才能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突破。


如何评价中国的新药研发水平?

目前看来,中国在基础科学、发展环境和规模形成等方面与国际对标都存在一些劣势,但有差距也就意味着有机遇。


虽然在基础研究领域我们短时间内很难追平国际水平,但从产品的研发、新型技术在产品端的出现来讲,速度都在加快。比如抗体领域我们就有较强的优势。


以PD-1/PD-L1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是当前研发热点,国内共有几十家企业获批临床试用,康宁杰瑞也位列其中。但徐霆博士也直言,国内抗体药物的整体研发同质化产品比较多,受中国式思维的影响,大家都爱“凑热闹”,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却不够。而一个成功的企业要对这样的“拥挤”有一个正确的预判,以便找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跟随很容易,但引领很难。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可否找准一两个领域加大创新研发的力度,并利用好中国政府这个最大、最有优势的“合作伙伴”来扩大自身的领先优势。


希望政府在医药产业发展领域承担什么作用?
1、引进人才:人才决定格局,能抓住一个或几个引领行业至关重要。2、深化支付端改革:苏州作为地级市要努力争取到省级层面乃至国家层面的医保支持。3、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多建立一些好的大学,培养优秀的本土医学人才。4、加强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鼓励更多突破地域性的合作。

十几年来中国的创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融合、合作是大趋势。政府合作应该避免两个误区:一是不可过于注重投入产出,这会压制创新的萌发;二是避免过分重视早期创新,导致一些政策在分配上的不均。政府需要融入产业、评判产业的能力,做好资金、资源的配置。


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做产业服务的人要与做产业的人在同一个频道来交流。


中国的药企是否也可以像国外的药企一样多承担一些药物的原创研究?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很多新药的创意都来自大学里的优秀科学家团队,如果说美国的药企在新药研发领域做得更多,实质上是美国的药企与教育科研机构之间有着更好的合作模式。多数科学家对药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流程不熟悉,亲力亲为反而加长了新药研究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过程。我们希望中国的科学家们也能给工业界多一些开放合作的机会,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提高科研的转化效率。


本文来源: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
往期精选▼

B村全席 | 和铂医药完成1.028亿美元C轮融资,加速推进下一代创新生物药管线开发

B村全席 | 第二届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与政策法规大会今日在苏开幕

B村全席 | 同宜医药乔迁新基地 开启腾飞新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